南岸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的张毅负责带电作业。昨日,他向重庆晨报记者讲述了他与高压电之间产生“火花”的故事。
徒手触摸220千伏高压电线岁的张毅和“电”打交道有30个年头了,“最开始搞了6年的线路检修,当时都是停电检修。电停了,你想怎么弄都可以,基本上不存在危险”。
给张毅带来转变的是1992年电力系统在长沙的一次培训,在那次培训中,他认识了国内权威的带电作业专家,知道了带电作业是自己能掌控的。
张毅说,停电检测虽然听起来是挺安全,但是如果送电的单位突然给你送电了,你就不安全,“这样的安全自己没办法掌控,而带电作业的安全是自己能掌控的,这点是挺神秘的”。
培训结束返回重庆后,张毅申请调到了带电作业班组。没过多久就遇到了第一道难题,一根高压导线出现灼伤,由于设备无法达到和手一样的灵活程度,修复时需要用手与导线接触。
“这个导线万伏的高压导线。”张毅说,由于是带电操作,当时他将软梯挂在导线上,穿着屏蔽服慢慢从地面往上爬。在爬的过程中,人自身的电压在慢慢升高,在将到导线处时,快速伸手抓住导线,与导线形成等电位,才能进行作业。
“抓的时候如果动作慢了,会因为自身与导线之间的电压差形成电弧而灼伤自己。第一次不怕是假的,只有根据平时所学的知识做好安全措施”。这一抓,用行内的话叫“破胆”。张毅顺利过关,修复了导线上的灼伤。用他自己的话说,带电作业那层神秘的窗户纸被自己捅破了。
在带电作业上,张毅很快就脱颖而出。到了1998年,张毅感觉从事带电作业在安全上始终差点什么,“在带电作业时,人与带电设备之间要有安全距离,这个距离是靠自己控制,很容易发生意外。在这点上,我总觉得差点什么,但自己也说不上来差点什么。”
一天,张毅突然想到,能不能制作一个挡板,在人与带电设备之间起到绝缘的作用,就能解决这一个问题了。想法有了,挡板的材料却难倒了张毅。塑料好加工,但绝缘性能不好;橡胶绝缘性能好,但加工所需的磨具太贵,无法大规模推广。
为了找到比较合适的材料,一晃就过去了3年。2001年,张毅发现工作中曾使用过的一种叫“环氧树脂”的材料,经过加工实验效果很好。
2002年,张毅研发的绝缘挡板在当年的全市电力系统带电作业比武中获得好评,很快就推广开来,张毅也申请到了国家新型实用专利。
此后,张毅又带领南岸供电公司创新工作室先后获得专利64项。其中,他主持或参与了15项专利(发明2项),荣获省部级及以上优秀QC成果奖56项。
“好的技术就是要传承,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通过签订《师徒教学合同》,张毅将自己的绝技绝活有效地传承给学员,目前已经毕业的徒弟达37人,有的已经成长为生产骨干。
2011年,南岸供电公司成立“张毅劳模工作室”。依托工作室,张毅累计培养高级技师16人、技师92人。张毅还帮扶城口、武隆等偏远供电公司培养带电作业技术骨干百余人,为帮助边远供电公司实现带电作业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做出了突出贡献。
张毅,男,1969年1月出生,现为南岸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带电作业管理专责。
重庆电力行业带电作业领域最年轻的高级技师、全国电力系统青年岗位能手、国家电网公司技能专家、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全国带电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6)委员、国务院津贴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
工匠精神“一技傍身,这一技要有所专长、精通,才会被尊重。工匠不是匠人,是代表对技术的钻研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张毅:我们搞带电作业的有句线%的失误,也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一旦犯错,就是非死即伤,所以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阻拦春耕副书记”纪云浩大学学历来自政法系统定向培养?有关部门回应:2016年前确有专项招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