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东大杖子古墓群系列报道(三)古墓发掘研究意义非凡传承保护刻不容缓_米乐m6官方网站在线登录-M6米乐官网

米乐m6官方网站:建昌东大杖子古墓群系列报道(三)古墓发掘研究意义非凡传承保护刻不容缓

发布时间:2024-09-08 10:24:59|来源:m6米乐在线登录| 作者:M6米乐官网 分类:行业动态

  原标题:建昌东大杖子古墓群系列报道(三)古墓发掘研究意义非凡,古墓传承保护刻不容缓

  沐浴岁月的长河,饱经历史的风霜,建昌东大杖子古墓群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其规模之大,层次之高,保存之完好,震惊了中外考古界,被列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这一发现不但打破了山海关外无春秋战国古迹的说法,更改写了春秋战国时期“考古不出关”的历史,对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历史风俗、文化交融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迄今为止,东大杖子古墓群是东北地区统一时期顶级规模的古墓群,2014年,考古专家发现距东大杖子战国墓地不足千米处,分布着杜梨树遗址和北山遗址,有关人士猜测,古墓群与两座遗址之间,或许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杜梨树遗址的北部出土大量板瓦和筒瓦;南部出土了北魏时期的水波纹陶器、莲花纹陶器等。还有货泉、五株、铁镞等汉代遗物。考古人员确认该遗址的年代可追溯到新莽时期。

  北山遗址发现半地下式房址8座,室外灶21座。出土泥质灰陶陶器、布纹瓦、定窑瓷器、北宋铜钱以及大量各种形制的铁镞。根据出土文物分析,该遗迹在金代供民众居住,后期成为军事据点,年份跨度大。

  由此可见,这两座遗址是当地古人活动和经历的延续。为研究东大杖子战国墓地的历史传承和地域特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对于考证中国东北地区有关民族的民俗、军事等领域,也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这是迄今为止中原和北方地区发现的最大的墓群,对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历史风俗、文化交融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建昌县文物局局长邵希奇结合各位考古界专家的观点,向记者剖析了古墓群发掘的意义。

  从墓葬内置的棺椁风格来看,既有典型的燕文化特色,同时又保留了塞外民族的墓葬特点,胡汉墓葬风俗兼杂,说明这是一座中原墓葬风俗与当地少数民族墓葬特点相结合的墓葬群,对研究民族融合有着极大的历史价值。

  墓葬的规格则证明了当时东北的一部分地区已纳入燕国的势力范围,为秦汉时期中央政权在东北建立郡县制、实施有效管辖奠定了基础。墓葬中出土各类遗物近千件,不仅有大量燕式仿铜陶礼器,还有具东北土著文化特色的青铜剑,此墓体现了辽西地区当时慢慢的变成了东北与中原地区的重要文化通道。对研究那一时期东北有关民族的活动、燕文化与当地乃至东北以及东北亚地区文化的融合,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

  东大杖子古墓中发现大量青铜器,使考古专家又发现了一个青铜器中心,从牛河梁遗址,到夏家店遗址,再到青铜器窖藏、东大杖子、绥中姜女石遗址。这一系列的考古发现,弥补了苏秉琦先生辽西“古国”历史空缺理论中辽西地区东周时期所缺的历史断层。

  古墓的发掘,不但令建昌在考古界扬名,更重要的是,它的逐步发展规划将对推动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开发旅游资源、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起初,村民对于文物的概念是模糊的,偶尔有村民家挖窖、打井挖出来个文物,还认为这么多东西是不祥之物,有时送到庙上,有时当废铁很便宜地卖了,甚至卖掉一个青铜壶,还搭赠一把青铜剑,这激发了文物贩子的野心。

  随着文物大案破获,古墓相继发掘,通过长年累月的政策及法律宣传,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逐渐得到提升,再也没有动过非分之想,还积极为村里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据邵稀奇介绍,2016年夏天,有一伙身着迷彩服的人,冒充韩国留学生,说来东大杖子古墓考察,向当地村民打听古墓的面积、出土的文物,村民立即把情况汇报给村里和文物部门。未等文物部门联合公安部门赶赴现场,几人已望风而逃。

  “各类对古墓心怀不轨的人,总能编造很多理由行骗,如果对方真的是留学考察的学生,应该与当地政府先进行对接,然后出示本国的函件,而对方没有走正规流程,因此能判断其动机不良。”邵希奇说。

  在采访中,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古墓虽然给当地村民带来了自豪感,但也有一些隐忧困扰着他们,因为房屋普遍老旧,亟待翻新,而古墓被列为国保单位后,周边是不允许动土施工的,村民盼望着整体动迁的方案能尽快出炉,这对文物保护和村民安置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东大杖子村村支部书记刘海银是东大杖子古墓群最忠实的守护者,也是古墓看护组组长,如今义务守护古墓已快20年。“起步成立看护组的时候,为保护古墓群,没少和村民打架闹矛盾,大家都觉得东西在自己家的房子底下,就应该归自己,于是总想偷摸地搞点小动作。”刘海银说。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村里经常宣传文物是国家的资源,随意盗挖、贩卖触犯法律,要受到制裁,保护文物是每个村民的责任和义务,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逐渐提高。

  因为没有专项资金,看护小组的工作是义务的,人手也非常紧张,除了刘海银和妻子外,仅有3名村民担当起临时看护员。

  5个人要对占地广阔的古墓分布区进行巡逻,任务很艰巨。刘海银说:“前些年,每年夏天都有陌生人来村里打听消息,但今年还没再次出现这种情况。要是能在村里一些节点上安装摄像头就好了,我们也能稍微省点劲儿,哪里发现情况也能尽快赶过去处理。”

  经省、市、县三级文物部门联合进行考古勘探和试掘后,已经探明了137座墓葬,保守估计,这片墓葬区有几率存在200座战国古墓。

  古墓中先后出土了上千件文物,类型涉及青铜兵器、陶器、车马器等,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嵌金曲刃青铜短剑和战国红玛瑙环,堪称国宝级文物。

  2013年,东大杖子古墓已经被列为第七批国保单位。为了加大对古墓群的保护,在政府的支持下,东大杖子遗址工作站落成,以东大杖子古墓群的分布、形制结构、规模、出土文物、研究成果、意义为内容,采用文字说明、图纸、照片等形式,全方面展现东大杖子古墓群的古韵风采。

  目前,各级文物部门正在积极争取国家文物保护部门的支持,加大对东大杖子古墓群的技防投入,现在已经有了眉目,陆续将在古墓区选取50个点位,安装数字化高清摄像头,实现对墓区全覆盖、无死角、全天候监控。“技防的投入将可以弥补人防的不足,实现对古墓区的精准监控。”

  邵希奇说,古墓发掘后,保护和开发工作任重而道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关于东大杖子古墓覆盖区的动迁、开发和保护,可以借鉴国际著名的天马冢等地的做法,既要让古墓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又让古墓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充分展现,为建昌人民谋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