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新材:芳纶纤维一丝一缕织就产业新图景_米乐m6官方网站在线登录-M6米乐官网

米乐m6官方网站:泰和新材:芳纶纤维一丝一缕织就产业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4-25 10:09:12|来源:m6米乐在线登录| 作者:M6米乐官网 分类:公司新闻

  

泰和新材:芳纶纤维一丝一缕织就产业新图景

  在山东烟台的实验室里,一卷看似普通的白色纤维正经历着奇妙蜕变--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它将成为高铁刹车片的增强骨架,甚至航天器的热防护层。这种名为芳纶的神奇材料,正是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泰和新材)用数十年的奋斗解开的“创新密码”。

  公司芳纶产销量居全球前列;主持制定100余项国家规范;获得中国发明专利奖优秀奖3次--一组组数字的背后,是泰和新材对专利转化的深刻理解:唯有让专利“落地生根”,才能织就新质生产力的锦绣蓝图,助力推动我们国家高性能纤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芳纶是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简称,具有高强度、耐高温、阻燃、耐腐蚀等特性,被称为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之一。芳纶听起来和日常生活有一定距离,但它们早已通过技术发展融入了人们的生活--用芳纶制成的“纸”,撕不烂、泡不坏、烧不着,极大的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芳纶纸制成的蜂窝结构材料,被应用到C919大飞机、复兴号高铁等现代交通、航空航天、安全防护等领域。

  在我国高铁项目启动初期,一个“卡脖子”难题摆在面前:高时速的列车刹车片需要一种特殊芳纶增强材料,而关键技术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泰和新材的工程师带领团队当即决定,必须突破依赖,自主研发。

  这场攻坚持续了整整五年。研发团队从分子结构设计入手,创新提出“原位聚合+液晶纺丝”工艺,在数千次试验中突破纤维强度与耐温性的平衡难题。随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模量对位芳纶制备技术相关发明专利申请获得了授权,终于实现自主突破。如今,这项技术衍生出专利群,支撑泰和新材芳纶刹车片占据国内高铁市场较高份额,成本大幅降低。

  专利转化的故事在泰和新材不断上演。泰和新材自主研发的“间位芳纶纸”凭借5件核心专利,成为某直升机隔音隔热层唯一供应商;在5G基站建设潮中,芳纶增强光缆以超行业标准20%的拉伸强度,中标国家“东数西算”工程;2023年,芳纶涂覆隔膜的中试生产线以及纤维状锂电池等中试项目相继顺利投产。

  “以前是我们追着技术跑,现在是专利推着产业跑。”泰和新材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近三年,公司在耐高温芳纶、智能响应纤维等前沿领域专利年增长率达35%,从“技术追赶者”蜕变为“行业标杆制定者”。

  在泰和新材,专利转化从来不是科研人员的“独奏”,而是一场全员参与的“交响乐”。

  泰和新材推动建立“质量-专利-市场”三角循环机制,每项新研发技术必须同步规划专利布局;中试阶段需通过“专利侵权风险评估”。在这一制度下的经典案例,当属芳纶纸国产化的故事。

  当研发团队攻克技术壁垒研发出新型造纸工艺时,公司法务部门立即布局了20余件专利,并推动将4项关键技术写入国家行业标准。如今,泰和新材芳纶纸不仅实现国产替代,更成为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材料之一。

  走进泰和新材创新创业中心,一幕幕创新景象蓬勃展开。泰和新材党委书记、董事长宋西全表示,公司在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始终以创新引领美好生活为使命,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的策略,加强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建设,以“高校做0到1,企业做1到100”的产学研联合模式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积极开拓,持续推动集团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现今,公司与复旦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宁夏大学、江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合作成立9家校企联合实验室。

  这种“内部裂变+外部协同”模式,让泰和新材近三年孵化出多家科技型企业,带动产业链新增专利189件。“我们不仅要造纤维,更要造生态。”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泰和新材的质量检验中心,一台精密仪器正在执行“极限测试”--将芳纶纤维置于-196℃液氮中反复拉伸。这种近乎苛刻的检验测试标准,源自泰和新材的质量信条:“每一束纤维,都是中国制造的名片。”

  标准为尺,丈量行业高度。当公司的芳纶初入高端市场时,客户曾质疑其性能稳定性。泰和新材也给出了回应:将自有专利技术嵌入团体标准;联合中车集团制定《轨道交通用芳纶增强材料技术规范》;主导修订《国家芳纶材料应用技术指南》。如今,泰和新材参与制定修订的102项标准中,47项直接引用自有专利,实现了技术即标准,标准即话语权。

  “一直以来,泰和新材十分重视知识产权。通过不断研发,目前,公司已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氨纶、间位芳纶、对位芳纶等先进制造技术。”宋西全表示。截至目前,企业具有有效专利387件,获得山东省专利奖一等奖、中国纺织行业专利金奖、石油和化工行业专利奖,也是国内较早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之一。

  2022年,某企业企图仿制泰和新材“彩色芳纶”技术。法务团队凭借完整的研发日志、专利优先权证明及市场混淆证据赢得诉讼。“这场胜利不仅保护了专利,更让行业看到技术创新的价值。”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公司的智能化工厂,每条生产线都安装了“专利大脑”,实时比对生产的基本工艺与专利权利要求书,防止技术泄漏;通过区块链存证关键数据,确保研发过程可追溯;运用AI算法预测专利生命周期,动态调整研发方向。这套系统使泰和新材产品不良率降至0.02%,远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烟台实验室的一束纤维,到国内市场的“隐形冠军”;从技术受制于人的跟随者,到标准专利双驱动的引领者,泰和新材的崛起之路,恰似芳纶纤维的锻造过程--以创新为经,以质量为纬,擦亮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

  宋西全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知识产权护航持续发展”的知识产权方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通过逐渐完备知识产权管理,达到改善商品市场竞争地位、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手握专利利剑,胸藏质量匠心,泰和新材的创新故事仍在继续。(记者 叶云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