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2025年10月17日,2025第七届大健康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在五岳之首泰山脚下隆重举行。本届大会由亿央网、中视采风网、《华夏英才》电视栏目联合多家媒体主办,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中医药传承创新分会、中国合作贸易企业协会民营经济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康养分会支持,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承办,河北省安平华康医疗用品厂协办,汇聚了众多大健康产业的领导专家和健康品牌企业、领军人物30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一同探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的新趋势与创新路径,为推动大健康行业业品牌高水平发展建言献策。
国务院行政司原常务副司长王胜利,原卫生部新闻办主任、原中国残联康复部主任、中国狮子联会前会长尤红,《华夏英才》栏目总制片人姚小飞,血管外科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长谷涌泉,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神经康复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张通,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杨延砚,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员尤莉莉,青岛滨海学院护理学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曲晨菲,中国医疗健康投资与跨境并购领域资深专家吴优,河北省安平华康医疗用品厂负责人闫备战,中医医师董志琴等出席活动。
在中医针灸的广阔天地里,董志琴医师以六十余载人生积淀、数十年行医坚守,书写着祖传医术的当代传奇。1960 年 4 月初三,她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孩童时期便与银针、草药相伴,从跟随父亲蹒跚学步般研习技艺,到成长为患者口中 “妙手神针” 的资深医师,她用热爱与执着,在传承与创新中走出了一条扎实的中医行医之路。
董志琴的中医根基,深植于家学渊源的沃土。作为祖传中医的继承者,父亲是她的第一位导师,诊室是她的第一所学堂。儿时的她,常常搬着小板凳静静守在父亲身边,看父亲凝神搭脉、细致问诊,观察银针如何精准刺入穴位,聆听患者康复后发自内心的感谢。父亲对待医术的严谨态度、对待患者的仁厚之心,如春雨般滋润着她的心田,让 “传承祖业、治病救人” 的种子早早在心中生根发芽。为练就过硬本领,她昼夜苦读《黄帝内经》《针灸大成》等经典医籍,将晦涩的医理转化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在父亲的指导下,她反复练习认穴、进针、行针的基本功,手指磨出厚茧就贴上胶布继续练,直到手法精准娴熟。这份年少时的坚持,为她日后的行医之路筑牢了根基。
深知 “学然后知不足” 的董志琴,从未满足于家学传承的积累。1999 年,她凭借不懈努力考入山西职工医学院,系统学习现代医学理论与传统中医诊疗知识,实现了传统技艺与现代医学的深层次地融合。同年 5 月 1 日,她顺利取得医师资格证书,正式踏上独立行医的征程。此后二十余年间,她从始至终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热情,紧跟中医发展前沿,不断钻研新技术、探索新方法。2024 年 8 月,她又一举拿下职业技能培训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黄铬证书、山西省教育委员会制成人中等专业教育毕业证书及医师执业证书等多项资质。这一本本证书,不仅是国家对她专业能力的权威认证,更凝聚着她对中医事业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董志琴将祖传针灸技艺与现代中医辨证理论有机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尤其在颈肩腰腿痛、风湿、腰间盘突出及脑出血后遗症等病症的治疗上疗效卓著。针对颈椎痛、腰疼患者,她通过精准辨证取穴,以祖传针灸手法疏通经络,配合中药调理气血,快速缓解患者疼痛;面对风湿顽疾,她坚持 “标本兼治”,借针灸刺激穴位增强机体抗邪能力,用中药驱散体内湿寒;对于脑出血后遗症导致的腿脚麻木、手脚冷凉患者,她量身定做诊疗方案,通过针灸逐步唤醒神经功能,帮助患者重拾生活信心。
“医者仁心” 是董志琴始终坚守的初心。她对待每一位患者都耐心细致,无论病情轻重,都会详细询问病史、反复辨证,用温和的话语缓解患者的焦虑,用精湛的医术为患者解除病痛。多年来,康复患者纷纷送来锦旗,“妙手神针除病痛,仁心仁术暖人心”“祖传医术显奇效,医德高尚传美名”,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承载着患者的真挚感激。
如今,年过六旬的董志琴仍坚守诊疗一线,既为患者排忧解难,也积极投身祖传医术的传承与推广。她的故事,是中医人坚守初心的生动写照,更是传统中医文化在新时代薪火相传、焕发生机的有力见证。
本届大会以“健康引领 AI赋能”为主题。旨在宣传健康中国理念、展示健康成果、交流经验、凝聚政产学研各界力量,探讨如何推动健康中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此外,大会还同期举办了2025健康产业新技术创新健康产品成果展,展示了健康产业中的匠心品牌和企业,逐步推动了大健康产业的合作与发展。
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大健康产业的从业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为健康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据悉,大健康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自2018年启动,已成功举办七届,作为年度行业盛会,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大健康产业能够继续蒸蒸日上,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