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后,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试点工作目标任务,充分的发挥融台农业交流合作优势,扎实推进农业改革与建设,初步建立起以适度规模经营为重点的农业经营新体系、以订单农业为基础的产销新模式、以资金整合使用为重点的财政支持新方式、以金融资本为核心的农业投融资新机制、以农业保险为保障的风险防范新措施。截至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7.73万亩,流转率47.73%,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41.7%;粮食规模经营单产427公斤,比2012年增加7.1%;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44.73亿元,比增5.1%;农民人均纯收入15061元,比增11.6%。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夯实农业基础设施。一是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共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1.1万亩,新增耕地2.8万亩。二是完善水网建设。持续推进“千里水网畅通”工程,农田水利设施逐渐完备。2013年共有绿溢浓等9家农业企业完成抽灌渠改造及河道清淤工程共计2000多亩节水灌溉项目,农田灌溉水资源利用率达60%,超过全省中等水准。三是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2013年,完成建设水稻、花生和“两薯”高产示范区等高标准农田20多万亩。
2、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引进推广新西兰工厂化循环水健康养殖1万平方米,在全国率先实施多层次立体鲍鱼养殖技术;依托科研院校及市、镇(街)两级农技推广网络引进示范国内外水产、蔬菜、水稻等新品种近100种;全方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推广新肥料12万多亩;扩大推广热力喷雾机等农业机械。同时,强化技术指导,组织农业专家服务团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企业使用新技术、新品种。鼓励绿叶公司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义务为新办大棚蔬菜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提供苗种采购、技术指导等,在周边镇村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1、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是全力发展家庭农场。出台《福清市家庭农场认定和登记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对注册认定的家庭农场,除新增农业补贴重点向其倾斜外,还鼓励金融机构将家庭农场纳入信贷支持范围。目前,全市已注册登记家庭农场75家,认定县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4家。二是扶持发展农民合作社。支持和培育股份制合作社,重点支持农户以土地入股方式建立的合作社,对符合《农民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条件成立的农民合作社,工商部门开辟注册登记“绿色通道”,实行“零收费”登记。截至2013年底,全市已注册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313家,其中部级示范社1家,省市级示范社4家,县级示范社25家。
2、加快土地流转。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完善《福清市快速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意见》,明确整合各类支农项目,优先扶持通过土地流转形成的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等规模经营主体,并把规模经营主体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500万元,用于土地流转专项补贴和绩效奖励。二是完善服务平台。市财政专门安排100万元资金用于完善市、镇(街)、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立全市土地流转信息网。三是创新流转形式。在村集体牵头集中流转等形式的基础上,支持绿丰公司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采用“企业建基地,农户管基地”新型企农共建新机制,具体做法是农户以土地入股,企业负责建生产基地,投入种苗、设备、技术等,企业让农户承包少数的设施大棚,根据蔬菜产量和产值,按特殊的比例进行利益分成,在保证农户的保底工资的基础上,实行上不封顶的政策。从去年的运行效果看,农户收入与往年比较,平均增加25%,有力地促进土地流转。
3、扶持壮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做大做强水产品、蛋品、粮食等加工业,精深加工领域不断拓展。全市现有福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49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2家,带动农户20.7万户增收。充分的发挥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龙田水产品加工园区)及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东威水产、海壹食品、福铭食品)等加工示范效应,不断延伸产业链。蛋品出口量占全国蛋品出口总量60%以上;2013年水产品加工产值83.15亿元,南美白对虾加工出口量占全省总量70%。
一是打造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建立总面积近6000亩,集“种植、养殖、加工”、“猪(鸡)、沼、果(菜、菌)、肥”相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努力将其打造成现代循环农业发展亮点。目前,光阳公司现代化、标准化、机械化60万羽蛋鸡养殖项目正快速推进,一期20万羽养殖项目已建成投入生产。星源公司“武夷黑猪保种繁育及法系新品种引进示范猪场”项目,以欧盟标准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生态环保型养猪场。配套处理园区内畜禽粪便的有机肥厂、年产10万立方米基质的生物基质自动化生产线、智能蔬菜基质无土栽培大棚温室2.5万平方米已建成投产,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是提升农业主导产业的现代化装备水平。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设施化,做大做优主导产业。目前,全市水产、畜牧和蔬菜三大主导产业设施生产面积达20万亩,居全省第一。(1)水产业方面,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8.5万亩,其中设施面积14万亩。2013年度,全市共完成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建设改造面积1000多亩、塑胶网箱建设约1万平方米,新增温棚养殖面积200亩,完成6个2000吨以上水产深加工项目扩建,拥有全国最大花蛤育苗基地和烤鳗对虾加工出口基地。(2)畜牧业方面,全市生猪存栏85.76万头,拥有年出栏万头以上规模化养猪场27家,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家禽存栏570.5万羽,居全省前茅。完成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改造200多家,大力推广“猪—沼—肥—果”循环农业模式,有3家畜禽场获评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2家企业获评为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3家畜禽场获批为福州市级标准化示范场。(3)蔬菜业方面,全市蔬菜种植培养面积25多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3.5万亩,2013年新增设施蔬菜面积1800多亩,完成1500吨名优蔬菜基地扩建。90%以上设施大棚蔬菜采用了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和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配套建设田间输水管网、膜下滴灌、智能化蔬菜育苗温室和蔬菜田间冷链物流体系,有2家企业获评为国家级大棚蔬菜生产标准园、3家企业获评为福州市级大棚蔬菜标准化示范园。
三是持续推进品牌建设。努力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2013年新增一批知名品牌。目前,我市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注册商标数已达236项,其中“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福建名牌产品”29个,“福建名牌农产品”16个,83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2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建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6.4万亩,获得首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福清市出口蛋制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
四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引导农业企业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目前,已形成以天生农庄、帝凯农业、绿溢浓、琳鹏公司为代表的一批特色农业旅游度假景区;相思岭大学生创业园新扩建540亩,形成以大学生创业园为核心,以休闲农业观光园和农业科研基地等为承接的创业园企业化运营新模式,入选福建十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
五是深化融台农业交流合作。推进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建设及招商引资工作,全园现有涉台农业企业68家,总投资3.27亿美元,年产值8.2亿元,累计引进台湾农业优良品种560多种,推广种植培养面积3.6万亩,带动农户2.7万户,年可增加农民收入3.5亿元以上。
一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坚持“订单活流通”的理念,积极引导扶持嘉叶公司、绿叶公司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与专业合作社(农户)建立“公司+合作联社+农户”的订单模式。目前,全市订单农业种植培养面积达6.5万亩,产值达19.5亿元,带动农户3.8万户增收。二是促进农超对接。积极协调绿丰、绿溢浓等大棚蔬菜生产企业与永辉集团大型超市建立农超对接产业联盟;注册“玉融(福清好货)”商标,并授权福建康力士便利超市公司专卖福清本土名优农产品。全市新建10家康力士专卖店,有18家农业企业30种特色产品入驻。三是建设电子商务平台。投资3亿元建成占地面积14.11公顷的海峡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对台贸易为主的商务平台,与全国3万多家电子网店相配套连接,促使福清农产品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扩大销售经营渠道。四是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013年新成立10家农家店、8家便利店、2家农贸市场,农产品市场网络得到完善。
1、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出台了福清市国家现代农业园区改革与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打破过去各部门支农资金分散的局面,建立支农资金整合平台。2013年共整合财政支农资金1.9亿元,集中用于改革与建设试点项目。
2、加大支农资金多元投入。建立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市财政自2013年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配套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工作。利用我市民间资金雄厚的优势,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行列。2013年,共带动民间资本13.5亿元投入现代农业建设。
3、认线万元试点政策资金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200万元已全部落实到位,共新建了集约化数控育苗棚9100平方米、水肥一体化设施900亩、蔬菜保鲜贮存库6500立方米、物联网智能化系统1200亩、食用菌物联网系统9000立方米等;现代渔业生产发展资金1100万元已全部到位实施,用于渔业加工项目3个,标准化池塘建设改造项目3个,设施养殖基地建设项目4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2000万元,已经落实1000多万元,用于实施土地治理项目3个,科技推广项目1个,产业化经营项目11个;目前国家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奖励资金1000万元已到位实施中,其中农业项目11个,渔业项目5个,台湾农民创业园项目1个。
1、创新金融支持措施。建立农业贷款互助合作基金,协调邮政储蓄银行与市政府达成“以一贷百”贷款模式的合作意向,即每投放100万元的融资贷款,政府投入1%的补偿资金,带领企业投入1%的信用基金,并从100万元的贷款中提取10%作为风险保障基金,企业无须提供抵押物,可获得实际金额89万元的融资贷款,三年内邮政储蓄银行可累计发放贷款10亿元。
2、创新信贷模式。民生银行针对涉农企业或农户传统的抵押物较少甚至没有的情况,加强完善现代农业行业互助合作基金贷款模式。截至2014年3月末,共发放贷款53150万元。利用市政府设立的1000万元风险补偿金,开办“助保贷”业务,已与15家涉农小微企业达成协议。积极筹措担保基金,试点以来共筹集900万元担保基金,为从事现代农业的农村青年融资提供信用增级服务。福清汇通农商银行对台湾农民创业园、设施农业企业和农户优先配置贷款规模,2013年共投放1.55亿元信贷规模。创新各类经营权益模式,开办了海域使用权贷款业务,林权贷款对象由林业企业向林农大户延伸,以林权抵押方式获得贷款余额达897万元。
积极拓展农业保险险种,开展了农房保险、水稻保险、能繁母猪保险、大棚蔬菜保险等险种,提高了农业保险保障水平。2013年,全市农房保险覆盖26.9万户农户,提供保障金额达26.9亿元;水稻保险覆盖15.9万亩水稻,提供保障金额达6000万元,为台风受灾水稻理赔126万元;能繁母猪参保151913头,育肥猪参保216464头。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覆盖全市130万人口,提供保障金额达1300亿元;渔工责任险覆盖全市2766名渔工,提供保障金额达4.2亿元;森林保险覆盖103万亩森林,提供保障金额达5.15亿元,5户林权所有者获得赔款37万元。3.5万亩大棚蔬菜保险已全部展开,在上级财政补助保费40%的基础上,我市财政再补助30%,农户或企业只需承担30%的保费。
(一)加强完善农业经营新体制。一是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快速推进全市条件较成熟的专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化,新认定家庭农场30家,培育示范性家庭农场10家。二是加大农民合作社扶持力度,推动合作社由数量增长向数量和质量并增转变,新培育30家县级示范社,5家以上省市级示范社。三是持续推动土地流转,土地流转面积达18.57万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47%以上。
(二)逐步提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强设施农业新技术集成推广应用,加大对蔬菜种苗繁育、大棚生产、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等设施农业企业建设生产外因在线监控和自动化控制为一体的农业物联网系统的扶持力度,建设蔬菜集约化育苗场和新品种引进示范园。继续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和建设,推进星源公司万头现代化、标准化地方优质良种猪场建设和光阳公司60万羽现代化蛋鸡场二期、三期建设。推进现代设施渔业建设,新增抗风浪网箱1万平方米,完成循环水工厂化养殖4万平方米,推动宏峰泰二期项目投产工作;申报1家省级苗种良种场,完成标准化池塘改造项目2000亩。继续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建设,拟再流转土地土地500亩,使核心区面积达到3000亩。
三)加强完善产销新模式。探索订单履约机制,大力扶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产销一体化产业化经营新模式。订单农业种植培养面积达到9万亩,产值达到27.3亿元以上。加快建设福清市“三农”服务信息网,加强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推进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县项目建设,健全“12316”农业热线服务体系。
(四)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机制。市财政继续安排2000万元本级配套试点专项资金,继续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对2013年新建钢架设施大棚给予配套奖励。推动现代农业金融创新,探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等“两权”担保贷款、农村土地信托流转贷款、台湾农民创业园综合金融服务。组织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通过“结对子”形式,积极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
(五)进一步拓展农业保险。完善农业保险支持政策,对政策性农险的投保保费在中央、省财政等各级财政补贴的基础上,给予财政补贴,支持和鼓励合作社为其成员投保。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开展地方性农业保险险种,推行水产养殖保险试点,探索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制度,创新支农惠农保险与贷款相结合的机制,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