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和资本都是生产力要素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郑安民感受到,登陆科创板后,企业发展的步伐更快了,公司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他也意识到,资本的助力是阶段性的,更重要的还是有充分的技术,与市场接轨,有盈利能力。
怀着“以科技创新引领人类的健康”的愿景,海泰新光正在努力成为我国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中的一抹新光。
医用内窥镜被喻为“医生的眼睛”。在普外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骨科、妇产科等科室中,都不乏其身影:不管是腹腔、胃肠,还是关节、耳鼻咽,它们“无孔不入”,帮助医生在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中提供人体内部解剖结构图像,让医生在微创环境下就能直接看到病灶,做出诊断,或是取病灶活检进行病理诊断,甚至可以同时对疾病进行及时治疗。
因技术门槛高,医用内窥镜国内临床领域常年被国外品牌占据。但在海泰新光的展示厅内,记者看到了由海泰新光自主开发、设计的内窥镜系统。公司是怎么“啃”下这个高技术壁垒的“硬骨头”的?面对高手林立的海外巨头,公司有何破局计划?近日,在《科创中国》调研活动中,海泰新光董事长郑安民分享了公司的成长历程及未来的布局策略。
“从我们招股书上可以看到,公司原本叫海泰镀膜。后来接触到LED光源,我们觉得这里面有巨大的商机,于是决定围绕LED来发展公司的应用。‘新光’正是取意这个新型的光。”郑安民介绍,围绕着LED应用,海泰新光开始了在光学镀膜领域的摸索。
郑安民回忆说,2006年,公司正在研发LED背投电视,但是仅2年时间背投技术就被LCD显示技术所取代。但此时公司已经对LED应用技术有了丰厚的储备。与此同时,因氙气光源光衰减、发热等缺点,全球内窥镜龙头企业史塞克想要用LED光源替代原有的氙气光源。一个偶然的机会,海泰新光参与了项目的竞争,脱颖而出,成了史塞克光源模组的制造商。
彼时,美国胆总管手术失败率较高,美国保险业协会要为每一次手术失败支付约50万美元,为了减少手术的失败率,美国保险业协会委托史塞克公司研发一款荧光内窥镜产品。
2015年,海泰新光成功开发出应用于肝胆手术的高清荧光腹腔镜、荧光光源模组和荧光摄像适配镜头,应用于史塞克在全球推出的首款高清荧光腹腔镜(“荧光+白光”两用)整机系统。再次完美完成了史塞克要求的海泰新光,成为其设备中核心部件的唯一设计及生产供应商。
任何“巧合”的背后,都需要有实力来支撑。自2003年成立以来,海泰新光一直坚持自主研发与创新,随着发展目标的调整与锁定,公司进一步聚焦光学和微创医疗器械技术,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经验积累,现在已在多个细分领域实现技术引领。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医用内窥镜行业面对极高的技术壁垒。对于国内企业而言,人才、技术、专利、生产工艺、品牌等因素均是痛点;海外巨头不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使国内缺乏相关人才;提前布局专利壁垒,使国内企业突破专利的困难加大。
在传统内窥镜赛道上,国内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追赶技术。但是,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及传统技术的静默,国内企业与跨国巨头在创新型内窥镜方面站在了同一起跑线,而这也是我国内窥镜企业弯道超车的罕见机遇。
医生对内窥镜图像的要求由“看得见”转变为“看得清”“看得更清”,希望在手术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图像细节,从而避免误判。目前,内窥镜图像已经经过了标清、高清(1080P)的发展期,正在向超高清(4K)分辨率发展。
这也正是海泰新光努力的方向。郑安民介绍,公司推出的第一款腹腔镜实现了高清(1080P)分辨率,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业绩。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又成功开发了4K超高清腹腔镜和4K超高清摄像系统,并已进入注册程序。
“随着技术进步,医生不再只满足于‘看得清’了,他们提出了‘看得深’的要求,不仅要清晰地看到人体组织的表层,还要看到表层以下的组织,为手术过程提供更为准确的图像。”郑安民分享道,随着精准外科手术时代的到来,荧光腹腔镜技术具有图像清晰、定位精准的优势,海泰新光将荧光技术和内窥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研发出的行业领先的荧光内窥镜,为医疗界打开了复合内窥镜应用的大门。目前,公司推出的荧光腹腔镜、内窥镜光源模组以及摄像适配镜头也成为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此外,公司积极与研究所、医院等机构合作,开展针对早期肺癌的高分辨共聚焦荧光内窥镜的研究和开发,将共聚焦显微技术与内窥镜技术结合,以实现术中对早期肿瘤细胞的识别。
随着医用影像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过程中获得的影像和信息越来越丰富、准确。医用影像系统不仅仅是医生的“一只眼”,还要做好“一只手”。据了解,海泰新光在新一代内窥镜整机系统和手术外视系统的开发中,引入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以实现对术中图像进行快速识别、自动对焦等功能,为公司开发下一代智能手术内窥镜系统夯实着基础。
内窥镜整机系统主要由内窥镜、光源、摄像系统以及配套的显示器、台车等构成,其中内窥镜、光源和摄像系统为整机系统的核心零部件。在掌握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后,将核心部件组成整机并无技术难度。
为减少对大客户史赛克的依赖,抓住国内医疗器械大发展的机遇,海泰新光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推进自主品牌整机系统的布局。
2021年12月7日晚间,海泰新光发布公告,公司与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日前签订《合资合作备忘录》,海泰新光及国药器械拟以现金出资方式按49:51的比例设立合资公司。公告表示,合资公司将以医用内窥镜整机系统为切入点,瞄准中国医用内窥镜市场,建立自主品牌,迅速实现取证和销售,逐步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并同步启动下一代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迭代,包括3D、人工智能以及其他微创外科技术和产品,打造国产医用内窥镜整机和微创外科领域领先企业。
“国药器械作为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它的影响力以及它对中国医院的了解、对医生需求的认识都远远超过我们。”郑安民说,本次和国药器械成立合资公司是海泰新光在进军国内内窥镜市场的重要一步。在此之前,公司整机系统山东区域的营销网络已开始建设,公司已经与山东省多家医院建立临床合作中心;全国市场的渠道建设也已经展开,公司和国内多个省份的专业外科销售团队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技术和资本都是生产力要素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郑安民感受到,登陆科创板后,企业发展的步伐更快了,公司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他也意识到,资本的助力是阶段性的,更重要的还是有充分的技术,与市场接轨,有盈利能力。
国产内窥镜仍在跟随期,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在海外与国产品牌同台竞技、国内鼓励创新的当下,海泰新光的选择除了积极寻找下游的合作伙伴,公司更希望能利用差异化的产品优势拓展国内市场。据介绍,通过积极与三甲医院医生沟通,共同解决临床痛点,公司正在针对不同科室的需求更新产品,例如自动除雾内窥镜系统、超长腹腔内窥镜系统等产品,都是针对临床痛点设计的。
“我们的下游领域还很宽广,包括癌症早筛、全基因检测、疫苗研究等,这些都会用到核心的光学技术。”谈及对公司未来的期许,郑安民已有不少规划。怀着“以科技创新引领人类的健康”的愿景,海泰新光正在努力成为我国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中的一抹新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