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0年,全球光学薄膜行业专利申请人数量及专利申请量均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虽然2021年全球光学薄膜行业专利申请人数量及专利申请量会降低,但是这两大指标数量仍较多。总的来看,全球光学薄膜技术处于成长期。
注:当前技术领域生命周期所处阶段通过专利申请量与专利申请人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来分析。
全球光学薄膜行业前十大热门技术词包括显示器、偏光片、反射膜、组合物等;进一步细分来看,光学薄膜技术热门词还包括显示装置、显示面板、显示设备、显示屏等,详细情况如下:
注:旭日图内层关键词是从最近5000条专利中提取。外层的关键词是内层关键词的进一步分解。
截至2022年12月30日,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光学薄膜技术来源国,光学薄膜专利申请量占全球光学薄膜专利总申请量的44.72%;其次是日本,日本光学薄膜行业专利申请量占全球光学薄膜行业专利总申请量的32.96%;韩国和美国分别位居全球第三和第四的排位,光学薄膜行业专利申请量分别占全球光学薄膜行业专利总申请量的10.80%和6.02%。截至2022年12月30日全球光学薄膜行业技术来源国分布情况如下:
统计说明:①按每件申请显示一个公开文本的去重规则进行统计,并选择公开日最新的文本计算。②按照专利优先权国家进行统计,若无优先权,则按照受理局国家计算。如果有多个优先权国家,则按照最早优先权国家计算。
光学薄膜行业上游最重要的包含PET基膜、PVA膜、TAC膜、IOT基材等光学材料以及铸片机、拉伸机、分切机等生产设备;中游为光学薄膜产品(扩散膜、反射膜、增亮膜、偏光膜、IOT薄膜等)制造,将上游的基材材料进一步深加工;下游主要是光学薄膜产品应用领域,最重要的包含手机、电视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照明领域、光学仪器领域等。
上游原材料提供商最重要的包含双星新材、长阳科技、裕兴股份、皖维高新等公司;生产设备提供商主要是BMB、POLYTYPE、平野、富士等公司;中游光学薄膜生产企业最重要的包含双星新材、长阳科技、激智科技、康得新、东材科技等公司;终端消费是手机、电视机、平板电脑等市场。
2021年,在国内品牌中,市场占有率排名靠前的是双星新材、裕兴股份、长阳科技、激智科技、道明光学等。结合2021年各大品牌光学薄膜业务营收规模及中国光学薄膜行业市场规模,经分析,目前双星新材为中国光学薄膜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市场占有率占比约4%。
从企业营收规模来看,目前我国光学薄膜行业的头部上市公司是双星新材、激智科技、长阳科技,其2021年营收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上。行业整体的毛利率水平在20%-30%之间,头部企业双星新材2021年毛利率达到32.86%,略微领先,而激智科技2021年业务整体毛利率仅21.76%,在上市企业中水平偏低。行业内整体产销情况良好,产销率较高。
注:受公司披露口径限制,斯迪克及裕兴股份“光学薄膜业务营收”以“功能性聚脂薄膜业务营收”表示,口径有所扩大。
根据中国企业数据库企查猫,目前中国光学薄膜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其中广东公司数最多。截至2022年12月中旬,广东共有相关光学薄膜企业数757家。
中国光学薄膜行业伴随着新进入者增多以及国产替代逻辑的演进,未来市场之间的竞争将会促进加剧。在技术上,除了在透光率、雾度等指标的不断精进,光学薄膜也往复合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更轻薄的厚度、占据更小的空间,但能实现更丰富的功能。细分市场中,偏光片市场未来仍将是主要市场,而背光模组或随着OLED技术的突破,市场有所萎缩。未来,中国光学薄膜行业有望在上游取得重要突破,进一步实现产业自主。
在全球范围内来看,多数研究机构对于全球2022-2030年的市场规模增速预计在7.5%-8.5%之间,但同时也指出,由于印度及中国等国家电子科技类产品销售快速增长,未来亚太市场将在全球光学薄膜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中国慢慢的变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逐步的提升,花了钱的人液晶电视、手机、电脑等消费类电子科技类产品品质要求不断的提高,更新换代频率加快,长远看需求依然强劲。而伴随着5G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穿戴式产品、家庭居住等新型智能硬件产品迅猛发展,光学薄膜产品下游产品范围不断延伸,新型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也将带动显示光学薄膜的下游市场需求量开始上涨。此外,随着国内产品国产替代的步伐加快,预计2022-2027年,中国光学薄膜行业市场规模增速仍高于全球中等水准,复合增速约10.5%,2027中国光学薄膜行业市场规模约769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光学薄膜行业发展前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链咨询、技术咨询、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