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输电线路与设备的安全和经济运行,涉及国计民生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每个方面,作为电力供应的核心,电力系统干线出现故障时,会造成停电时间长、经济损失大、社会影响不良等问题。由于高压输电线路与设备对检测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传统的可见、红外、超声等检测技术难以准确检测绝缘性能,已成为居民用电、轨道交通、大型工矿企业等用电企业运维的难题。如今,来自深圳先进院的最新日盲紫外成像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有效检测电力系统绝缘特性的新手段,并且已经实现对国家电网、高铁线路的故障检测和预警。这是先进院董玉明博士9月16日在中心书城举办的“创新知行荟”活动上发布的最新消息。
董玉明博士做了《紫外成像技术应用与未来》专题报告,他指出,国家电网在1号文件《关于快速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意见》提出三个阶段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规划,目前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其中重要内容就是攻克核心器件和关键技术,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检测技术和设备,为电网安全和经济运行保驾护航。紫外成像技术源于导弹预警、着舰导航和精确制导等军用领域。中央政治局2017年1月22日召开会议,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命题,强调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而先进院将紫外成像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检测是军民融合大背景下的一项成功实践。
深圳先进院院长助理毕亚雷介绍企业和先进院的多种合作模式,联手一同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
传统的绝缘劣化时的放电检测采用目视观察法、红外热成像技术、超声探测等技术,存在固有缺陷,难以满足现实需求。这是因为电晕放电目标小、强度弱,目视法很难观察到;太阳光中含有很强的红外线,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误检率较高,且红外热成像技术检验测试电晕放电时响应速度慢;超声探测技术能够定位放电源,但它的灵敏度不高且很难对放电性质和放电强度进行判断,且由于声波在传播途径中衰减、畸变严重,所以声测法基本不能反映放电量的大小;日盲紫外成像技术不受太阳光干扰,具备超高灵敏度,辨识率高,与可见融合,具备图像直观、可准确定位等优势,能轻松实现快速准确识别设备绝缘缺陷和危及线路安全的隐患,提出检修意见,及时预防事故发生,或将故障限制在最小范围,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目前,董玉明博士团队研发的日盲紫外成像技术,去年获得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的支持,目前研究成果已经走出实验室,分别在高铁牵引线路和国家电网输电线路的绝缘检测上得到应用。使用根据结果得出:该技术可检测传统可见、红外难以早期探测线路和装备绝缘性能劣化的问题;其非接触、灵敏度较高、超前预警、直观、工作方便、全天候等特点,受交通条件和人的因素影响小,很适合新一代离线检测和带电检测的要求,可应用于机器人、无人机等平台做巡检和航拍,已慢慢的变成为电力线路和装备检测绝缘性能的重点关注方向。
据介绍,“创新知行荟”活动是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主办,中科创客学院承办,深圳市中科钜弘文化有限公司协办的高端科普活动,主要是邀请国际科技前沿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影像产业、脑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起的产业,做专题演讲、圆桌对话,以及进行科技成果与产业界对接等。这次活动还展出了中科创造力实验室创意作品、中科天衢的日盲紫外成像仪、教育机器人平台等优秀项目,吸引了300多名市民参加,现场气氛活跃。
本次活动中,中科创造力实验室的小学员张灏宇同学展示自己的光电创意作品“移动实验室”,很出彩。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