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凯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阳新材”)成立于2016年8月,已摘得“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等诸多荣誉,去年还通过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公司专注于功能性高分子薄膜材料的设计、开发、生产及销售,实现了高性能光学级热塑性聚氨酯(TPU)基膜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垄断,主要营业产品涉及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市场占有率居同种类型的产品全国前列。
6000万元项目启动资金,这是多少创业者梦寐以求的!在创业路上,不计其数的项目因为资金问题“胎死腹中”,而凯阳新材总经理李峰的创业之路就像是按照“爽文”剧本来演的:他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企二代”,不满足于父母创办的传统服装企业,也不想参与哥哥掌舵的光伏企业,而是独辟蹊径,与一张薄膜“较劲”,用一年多时间,产品成功实现了国产化,填补了国内空白。
对于李峰来说,这薄薄的一层膜有着非比寻常的“膜”力——不仅让自己闯出了一条新的赛道,更让嘉兴企业能与世界领先企业一较高下。这个年轻人,有了属于自己的成就感。
打破国外垄断,成为国内首家具有高性能TPU基膜生产能力的厂家;入选全国唯一为高铁供应桥梁连接减震装置保护膜的厂家;中高端隐形车衣基膜供应商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这些标签都指向成立仅8年的凯阳新材。这么“年轻”的企业,究竟是怎么样才能做到的?
别人眼里的李峰是随便什么时间都能回家继承家族企业的“企二代”,但管理学专业出身、有过金融投资从业经历的他,骨子里涌动着一股创业的韧劲,想向父亲和身边人验证自己的能力。
2016年8月,李峰创立凯阳新材,主营太阳能光伏背板氟膜,给哥哥的光伏企业做配套,生产和生活都还不错。但随市场竞争的加剧、同种类型的产品的挤压,产品利润空间不断缩小,李峰感受到了压力和冲击。他觉得,“原地踏步相当于退步,必须开拓新的赛道。”
眼前的“危”,蕴含着未来的“机”。2017年初,一次阴差阳错,李峰了解到,已经在国外市场风生水起的TPU车漆保护膜尚未实现国产,产品主要从美国和日本进口,每套售价从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觉得能试试。”简单的几个字,开启了凯阳新材在TPU基膜领域的故事。
一张完整的车漆保护膜,包括底层安装胶、中间层基膜和表面自修复层。基膜是核心也是难点,决定整张膜品质的好坏,占总成本六成以上,是凯阳新材的攻坚目标。
“虽然国际上已经有成熟的产品,但国内还没有厂家能量化生产基膜。既没有上游原材料,也没生产线,一切从零开始。”李峰决定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
从0到1的道路,每一步都很艰难。首先要解决因技术垄断而没生产线的问题,除了核心部件进口,其余非标部件都需要定制,设备厂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连开模都不愿意。“前后上门拜访不下5次,才勉强答应为我们开模。”2018年,凯阳新材终于自主搭建完成第一条TPU基膜生产线。
此后便是不断调试。设备不停运转,每吨20万元的原材料进去,吐出来的却是废品,这样的压力持续了一年多,累计投入近6000万元。“这是极限了,如果再做不出来,就只能放弃了。”李峰心有不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
配方调整、工艺提升,李峰和研发团队熬过了一个又一个通宵,终于在2019年6月,第一批符合出货标准的TPU基膜正式下线,让凯阳新材成为国内唯一实现光学级TPU基膜大规模生产及应用的企业。
“以前,国际头部的原材料供货商不相信我们中国企业能做出好的产品,我们就用刚下线的产品当面测试给他们看,证明中国公司能够做到!”李峰说。
凭借TPU基膜的稳定生产,“填补国内空白”的凯阳新材一时间声名鹊起。同时,国内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让凯阳新材订单接到“手软”。
“客户就坐在我的办公室里等,只要产品一下线,马上被拉走。”现在回想起那段时光,李峰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在随后的四五年里,不少国内企业也进军这样的领域,但追赶是需要一些时间的,“领先好几个身位”的凯阳新材似乎有了“躺平”的资本。
新的生产线紧锣密鼓地建了起来,不是“无脑复制”,而是不断修正走过的弯路,建得一条比一条更优。比如从每天手动拆洗部件到在线即可修复部件,节约材料的同时也节省了人工,如今20多米长的流水线名工人;又比如逐步提升TPU基膜的性能。“最初每卷1.5米宽、15米长的膜上有8至9个晶点,现在能控制在3个晶点以下。”李峰说,晶点数量是判断一张薄膜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原料配方的反复测试和生产的基本工艺的提升,让薄膜的力学性能、耐腐蚀、耐老化等更佳。
2020年,新的挑战来了。经人介绍,中国中车集团旗下一家新材料公司找到凯阳新材,为一款用在高铁桥梁连接部位减震装置上的专用保护膜寻求解决办法。“原供货厂家的产品达不到设计使用年数的限制,希望我们能专门研发一款保护膜来替换。”凯阳新材研发负责人于逢源清晰记得当时的场景。
“中”字头的订单哪会这么容易接!企业经了解才发现,这款专用保护膜对气候耐受性的要求非常高,要在全国东西南北的高铁桥梁上通用,为保护设施抵御风沙雨雪、寒冬酷暑,这对凯阳新材的考验不小。
于逢源带着团队没日没夜在实验室“钉”了一个多月,又反复调整生产线试生产,最终交出了一款对方满意的产品。目前,这款保护膜仍在稳定供应客户。
走进凯阳新材的生产车间,能够正常的看到每一条生产线都不完全一样。从此前的提升质量、修改规格、加快速度,到目前新投产的第八条生产线已能实现多层共挤技术,凯阳新材大大丰富了产品结构和种类,进一步拓宽了产品的应用场景。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凯阳新材实现产值3.8亿元。
今年年初,凯阳新材乔迁“新居”。与老厂区不同的是,新厂区独立设置了研发大楼,为科研提供了更大空间。拓展的是可视的物理空间,带来的更是无限的发展空间。
从去年开始,有能力生产TPU基膜的国内厂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供需变化带来企业利润变化,倒逼凯阳新材不断求新求变。
“我们始终把研发放在第一位,虽然我们的产品价格始终比同行高,但过硬的质量让我们不太可能被‘平替’。”李峰表示,从第一条自主研发的生产线开始,凯阳新材的研发脚步从未停歇,每年投入科研经费超2100万元,占产值的6.5%;研发人员占企业总人数近20%。
事实上,李峰早就在父兄的创业历程中感受过无数次的市场起伏。一路风雨反而让他更加笃定:找准市场定位,把控好产品质量才是企业战胜行业“内卷”的唯一出路。
10月18日,一家“世界500强”化工企业的代表来到凯阳新材,协商下一步的合作。双方初步敲定,凯阳新材将借助对方企业在东南亚的6000多家线下门店,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
身为年轻一代的企业家,李峰选择了跟父兄完全不同的领域。如今,厂房越扩越大,工人慢慢的变多,他说:“搞实业,一天都不能躺平,一刻都不能停歇,但只要认定了方向,坚定地走下去,一定会有收获。”他对未来信心满满。